《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将会给个人带来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0  点击: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将会给个人带来哪些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共7章,79条,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目标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

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一、特点

网络安全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1、比较全面,具有全面性。络安全法比较全面和系统地确立了各个主体包括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网络运营者、网络使用者在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另外,它确立了保障网络的设备设施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数据安全,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它是我们网络安全领域里基础性的法律。

2、非常有针对性。网络安全法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实践经验,也借鉴了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建立保障网络安全的各项制度,重在管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3、具有协调性。网络安全法在立法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协调推进网络安全和发展。非常注重保护网络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地流动,促进网络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来促安全这样一个目的。

二、亮点

《网络安全法》的六方面的突出亮点:

1、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

2、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

3、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

4、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5、建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

6、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

三、影响

网络安全法出台后,将会给个人带来以下主要影响:

1、关于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法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明确网络运营者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且要目的明确并经用户知情同意。同时,网络安全法保障个人对其信息的删除权和更正权,即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法或者违约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对个人而言,其信息将得到法律上更有力的保障,不仅相关违法行为会遭到严厉打击,发生相关纠纷,公民也更容易维权,目前较为广泛的个人信息泄露和被滥用问题将有望得到改善。

2、关于个人信息泄露

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保密与用途限定制度。执法主体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职责中获取的信息,不仅要保密,且只能用于维护网络安全的需要,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此外,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3、关于网络实名制

网络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网络实名制”作出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网络实名制”,为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关于个人上网行为

不得在网上诈骗、传授诈骗方法、制售违禁物品;不得危害网络安全(入侵、窃取等)、国家安全;不得发布不良信息;不得侵犯他人权益;不为上述违法行为提供便利。

四、意义

网络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安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第一,制定网络安全法是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对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的部署,对加强网络安全法制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网络安全法是适应我们国家网络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保障网络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举措。

第二,制定网络安全法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客观需要。中国是一个网络大国,也是面临网络安全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的保护水平,使我们的网络更加安全、更加开放、更加便利,也更加充满活力。

第三,制定网络安全法是维护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前网络上有一些侵权行为、有一些违法的信息,严重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地呼吁加强网络空间的法制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制定网络安全法就是为了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




版权所有©2013 华侨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闽ICP备05005476